作為上海市歷史博物館2025年開年大展,《覺醒:V MUSE珍藏珠寶藝術展》日前拉開帷幕。這是進博會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、促進文化交流的一項重要成果,同時也是V MUSE落地上海的首個重量級文化項目。
這一中國珠寶品牌連續(xù)三年參加進博會,此次展覽展示了其珍藏的110件稀世珠寶,從文藝復興時期的傳世之作到20世紀的大師之作,時間跨越400余年,展品覆蓋歐洲、亞洲、美洲等近20多個國家和地區(qū),囊括拿破侖家族、波旁家族、羅曼諾夫家族等標志性印記的珍寶藝術,每一件都訴說著獨特的故事,連接過去與未來,體現(xiàn)多元文明互鑒和東西方文化交融。
此次展覽展出的珠寶藝術品,有很多博物館館藏級別的重器,同類珍寶見藏于全球各大博物館。比如,展覽中最古老的文藝復興時期吊墜,同類型見藏于英國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、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。傳奇珠寶品牌雷內(nèi)·博文制作的海星胸針,作為珠寶藝術史上的里程碑式杰作,存世不超過六枚,能為公眾所見的只有美國波士頓美術館作為鎮(zhèn)館之寶的那一枚。拿破侖一世金葉子作為出現(xiàn)在進博會上的明星展品,迄今只有兩片遺存,另一片在法國楓丹白露宮珍藏。
展示東方唯美風格的孔雀羽飾,曾經(jīng)在英國維多利亞與阿爾伯特博物館、故宮博物院、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作為明星展品展出。鑲嵌有沙皇亞歷山大一世肖像的重達34克拉的肖像鉆石,如今僅能在俄羅斯克里姆林宮見到。
同樣出自珠寶大師尼鐸之手的祖母綠鉆石項鏈,曾傳承于法國王室家族,后為沙遜家族珍藏,并由丘吉爾夫?佩戴參加1953年對丘吉爾的諾貝爾獎頒獎典禮,歷經(jīng)歲月的洗禮,極為稀有難得。當年珠寶大師只做過幾件,如今僅在盧浮宮與維多利亞和阿爾伯特博物館兩地可見。這些珍寶皆為首次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展出,讓觀眾足不出滬一飽眼福。
展覽以四個單元建立的詩意結構,勾連起珠寶與自然萬物、珠寶與人、珠寶與時間的關系,如四幕劇,打開四個不同的時空場景。甫一進入展廳,便能見到以紅色和金色為主色調(diào)的空間,大型花藝裝置“覺醒之花”使用大葉繡球、安娜繡球、吊米、苔蘚、蘋果葉、米花、龍須草等19種不同的花材,85000根麥稈,總長度超過10萬米的紅線;漫天的幾何裝置結構如同大地磁場一般,傳遞著“微物之神”的造物之美。一百多位花藝師及工匠共計一萬多小時的細致手工,用一花一線的匠心編織出時間在珠寶上流淌過的痕跡,致敬百年珍寶與自然萬物。
步入拿破侖一世金葉子專屬的展廳,能看到由紅色和綠色天鵝絨覆蓋的帷幕,力圖呈現(xiàn)拿破侖加冕的莊嚴時刻。凡爾賽宮有路易十四時代留下的著名“鏡廳”,本次展覽“流動的盛宴”單元用中國傳統(tǒng)非遺漆器描金工藝和數(shù)十面鏡子打造了一道獨特的“鏡廊”。最后一個單元力圖呈現(xiàn)寶石在大地上誕生的最初時刻,踏入其中,觀眾如同深入礦洞與地殼深處,“熔巖”流動猶如宇宙深空的星點璀璨奪目。
策展人樊曉光告訴記者,《覺醒》展覽是V MUSE與上海市歷史博物館聯(lián)袂寫給上海這座城市的“情書”,希望未來用五年時間持續(xù)打造三場展覽,以文化聯(lián)動世界。《覺醒》的海外巡展,即將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首發(fā)之后提上日程,V MUSE將以上海為這一航程的起點,錨定中國,輻射全球。中國持續(xù)優(yōu)化的營商環(huán)境及深厚的人文底蘊和活躍的時尚氛圍,是打造高水平文化藝術項目的最佳之地。
本次展覽,除了將展現(xiàn)不同時代、不同文化中珠寶藝術的奇思妙想、審美風格和精湛技藝,同時講述這些歷經(jīng)歲月蹉跎的珍寶背后承載的歷史故事和文明脈絡,帶領觀眾多維度審視文化藝術跨越時空的造物之美,深入領略厚重、古老、璀璨的多元文明。
上海市歷史博物館黨總支書記、館長周群華表示,《覺醒》展覽的舉辦是上歷博文旅商深度融合,不斷“跨界”“破圈”,向時尚和消費轉型探索的又一次嘗試。希望通過此次展覽,能夠讓“來上歷博”成為一種都市生活方式的代名詞,也讓歷博成為上海時尚文化的新地標。
鄭重聲明:此文內(nèi)容為本網(wǎng)站轉載企業(yè)宣傳資訊,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,與本站立場無關。僅供讀者參考,并請自行核實相關內(nèi)容。